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生活常识生活常识

司马迁的史记的影响和意义(影响司马迁创作《史记》的几个重要因素是什么)

admin2023-01-23【生活常识】人已围观

简介史记和汉书都称他写的史书为太史公书。一、《史记》和《资治通鉴》1、《史记》最初称为《太史公》或《太史公记》、《太史记》,是司马迁遭受腐刑之辱后写下的,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今天通行的史

史记和汉书都称他写的史书为太史公书。一、《史记》和《资治通鉴》1、《史记》最初称为《太史公》或《太史公记》、《太史记》,是司马迁遭受腐刑之辱后写下的,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今天通行的史记有“褚少孙补”,他是元、成帝时期人,是后来补的,那么司马迁当时写的时候就是他一个人吗。

1、司马迁的史记的影响

根据题主所问,我做以下阐述1。简述司马迁及《史记》2。对可能对司马迁写《史记》有影响的五位历史人物加以说明,如有不妥敬请指正。司马迁,西汉时期著名史学家、散文家,也是至今我国历史上最伟大没有之一的史学家,生卒至今均无确切定论。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出自司马迁在《报任安书》)的史识创作出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

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我们先从司马迁的作品稍加分析,太史公一生除著有《史记》外还写有八篇散文,现仅存《悲士不遇赋》和有名的《报任安书》,《报任安书》一文饱含深情地表述了他为了完成《史记》而决心忍受耻辱、负重前行的痛苦心情。所谓耻辱大家都知道司马迁为李广之孙李陵败降匈奴谏言而被汉武帝宫刑处罚,在这里不再累述,

《悲士不遇赋》也是太史公晚年的作品,抒发了他受宫刑后的愤激情绪和一定要出人头地决不没世无闻的坚定信念。有这两篇文章我们可对太史公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司马迁写史开始于公元前104年,以此算起,公元前104年以前司马迁所接触的人物应该对他编著《史记》有一定影响。下面我们列举五位和司马迁有关联或在历史上有传言的人物加以分析,

1。司马谈,司马迁之父,当朝史官,年轻时就有撰写通史的远大志向,但时运不济、身患重疾临终嘱咐儿子一定要完成自己遗愿。按《太史公自序》所述“临终托付著史重任”,也恰好印证子承父愿决然踏上写史的征程,2。董仲舒,传言说是司马迁老师。公元前104年病故,享年约80岁;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从时间上看董去世时刚好和司马迁开始写史同年,存有理论可能。

但从《史记》董仲舒传中可知,司马迁并没提及他们的师生之情,而且从史记言辞中也没体会到司马迁对董的敬重之情,另外董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也为一个史学家所不能苟同。3。孔安国,孔子十世孙,著《古文尚书》,太史公创作《史记》时,必需参考采用一部分涉及《尚书》古文,后经孔安国考定解决了司马迁的燃眉之急。

因此二人成为更加亲密的朋友,由此可见此人对司马迁写《史记》并无本质影响,4。贾谊,汉文帝时名臣,才能卓著深受文帝的重用,29岁就位列公侯。因谏言不成得罪权贵,被贬到长沙任太傅,最后在郁郁寡欢中忧郁而终,享年34岁。此人一生和作《史记》前的司马迁是何等相似,司马迁若能和贾谊隔世相见定能产生共鸣,司马迁受刑之后自暴自弃、怨天尤人时定是从贾谊身上看到了自己。

当然从《史记》司马迁把贾谊和屈原放在一起做传的用意和字里行间里都能体会到对贾谊的惋惜之情,司马迁遭受宫刑时已步入中年,调整心态的能力一定在年轻的贾谊之上,这也避免了自己步贾谊后尘,故而立“没世无闻古人惟耻”之决心,成就一番事业。5。伏生,出生于先秦,卒于汉文帝三年,此人最大功绩就是挽救《尚书》使其流传至今,“汉无伏生,则《尚书》不传;有《尚书》而无伏生,人亦不能晓其义”。

2、史记是司马迁一人所写吗

史记太史公自序称司马迁继承了他父亲司马谈的职业,汇集了很多文献资料,并没说他父亲就着手写了史书,所以推断不出司马谈是否写了史记,今天通行的史记有“褚少孙补”,他是元、成帝时期人,是后来补的,那么司马迁当时写的时候就是他一个人吗?史书没有记载,不能判断。《史记·太史公自序》天下遗文古事靡不毕集太史公,太史公仍父子相续纂其职。

Tags:司马   影响

很赞哦! ()

随机图文

文章评论